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首次在月球背面发现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月球表面有许多撞击坑,撞击输运过程被认为是月球表面水的产生途径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团队使用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与光谱数据,首次在月表原位
月球表面有许多撞击坑,撞击输运过程被认为是月球表面水的产生途径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团队使用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与光谱数据,首次在月表原位识别出年龄在100万年以内的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
该研究表明,富含水和挥发分的碳质小行星的撞击或仍为现在的月球提供水源。
研究所用的影像和高光谱数据来自2019年1月着陆于月球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搭载的“玉兔二号”巡视器。研究者认为,相似的碳质陨石残留物可能在月表非常普遍,比较年轻的月表物质(如“嫦娥五号”返回样品)中也存在撞击体残留物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表示,对这些可能存在于“嫦娥五号”样品中撞击体残留物进行分析,可为地月系统撞击体成分和类型的演变历史提供重要参考,并有望对太阳系轨道动力学演化进行约束,增进关于内太阳系撞击历史的了解。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文章来源:《空间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kjkxxbzz.cn/zonghexinwen/2021/1205/463.html